科研工作

贯彻群众路线 永葆清廉本色
更新时间:2018/10/19 10:52:0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强调“为民务实清廉”六个字,是十分正确的决策。其中,为民是价值要求,务实是实践要求,清廉是境界、品质要求,三者有机统一。只要每个党员以此为准则,我们就能够贯彻好群众路线,解决好目前党群关系上出现的问题,保证各项建设顺利进行。因此,为民的理念价值要坚持、务实的作风传统要坚持,清廉的境界品质也必须保持。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的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1992年十四大党章将它最终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路线之所以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的工作路线,最大的奥妙在于:在所有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党群关系。走群众路线,就能保持良好的党群关系,使群众了解党、认识党,进而热爱党、跟党走。党史就是一部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
第一、贯彻群众路线,党才能生存和发展。民主革命时期,党贯彻群众路线的突出表现,是在广大农村发动群众搞土改、搞民主,极大保护了农民的实际利益,所以他们踊跃参军支前,全力支持党。如淮海战役中,仅山东解放区就组织民工218万人支前,为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陈毅指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第二、贯彻群众路线,党才能获得智慧和力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智慧和力量的源泉。离开群众的实践,我们将一事无成。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依然非常谦虚地讲“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他三次保护“傻子瓜子”年广久的故事,成就了一段美谈,有力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奇迹之所以发生,谜底就是贯彻群众路线,我们有一大批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党员干部。
第三、贯彻群众路线,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93年来每到历史重大转折关头,党都会更加强调贯彻群众路线。1945年毛泽东在七大上号召全党动员群众来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1949年毛泽东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也是为了防止脱离群众,以完成向执政党的转变。1978年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首次讲话谈的也是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问题。2012年党的18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艰巨任务,为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及时作出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这均反映了中央的战略思考。
总之世情国情党情可以变,但贯彻群众路线的要求不能变。群众路线是我们最大优势、软实力,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二、保持清正廉洁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第一、保持清正廉洁,是党赢得人民信任的根本所在。辛亥革命后国内政党派别林立,我党之所以能后来居上、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根本原因在于,党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保持着一种清廉的品质和作风,由此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的追求目标。在各个历史时期,毛泽东等几代领导人都提出了这一目标。尤其党的18大明确提出了廉政“三清”的建设新目标。习近平更强调指出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这是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第二、保持清正廉洁,是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石和前提。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干部自身必须有高尚的人格,清正廉洁、一身正气,能得到群众信任。清廉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如果自己不干净,就会在群众中彻底失去根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领导干部能率先垂范,保持清廉,就会对群众产生很大的激励、教化作用,这不但能使自己很快融入工作,而且能使工作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因此,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谨防“白袍点墨”,始终把清廉作为从政的底线。只有首先做到这一点,然后才有资格去谈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否则,群众工作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保持清正廉洁,是切除时弊的利器、凝心聚力的法宝。当前的“四风”问题 ,群众最痛恨、反映最强烈。虽不是党内主流,但危害很大,严重腐蚀着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如“三公”消费中的公款吃喝问题,在一些人那里已成为一种痼疾、惯性,甚至搞权钱、权权、权色交易的润滑剂,特别是自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少数人仍顶风违纪,或蓄意变通:不让上高级饭店,就上秘密会所、内部食堂、地方住京办,山珍海味照吃不误。此类现象说到底是脱离群众的问题:一些人完全颠倒了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小我无限膨胀。这个问题不解决,党的形象就会严重受损,百姓对党的信任、支持度就会严重下降。因此我们要更高举起清廉这把利器,勇于剖析自己,比一下谁更为民、务实、清廉,齐心协力戒除四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使群众路线真正得到落实。
       三、保持清正廉洁的科学路径
第一、加大教育力度,解决好党章意识、法规意识不强的问题。人的行为首先受价值引导,而价值的确立要靠教育来实现。通过教育可以让我们知道,社会主流所能够容忍的底线在哪。这是基础。所以此次实践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认真进行一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非常必要。这四句话始终贯穿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其中,照镜子是最基础的环节,而党章是最好的镜子,它规定了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理想信念、政治纪律等。应该说,目前一些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成为特殊党员,走上腐败道路,无一不是从违反党章规定开始的。所以当前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章及党内其他法规的学习和遵守,强化其规则意识及对规则的敬畏意识,使所有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真正成为“紧箍咒”和“安全网”,以此规范自己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第二,加大惩处力度,解决好制度法纪执行不力的问题。人的行为也受规范来引导,而讲规范就离不开惩处。前文提及的“治治病”,主要指教育提醒、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治的是作风方面的常见病,这发生在教育环节。但如果“病”得厉害,就必须猛药去疴、依法依纪从严惩处,这发生在惩处环节。当然这种“治标式”治病,是为“治本式”治病争取时间。一般而言,制度建设包括制定和执行两个环节,缺一不可。现在腐败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在对腐败分子的法纪处理上过宽、过软、过轻,造成腐败犯罪的风险小、成本低,使个别人胆大妄为起来。所以反腐败须用重典,用霹雳手段才能行菩萨心肠,只有坚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真正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肃处理敢于顶风违规违纪者,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才能起到教育全党、警示干部的作用,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
第三,加大体制创新力度,解决好对权力的制约问题。人的行为受规范来引导,主要指靠制度来引导。制度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稳定性,制度反腐是“治本式”治病,最可靠、有效。要让党员干部真正把为民、务实、清廉六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所以,针对目前体制机制上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且制约监督乏力的弊端和漏洞,就必须通过体制创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其在法治框架里运行、在阳光下运行:一是用法治制约权力,即通过不断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并提高其立法层次,把反腐倡廉真正上升到国家法治化层面,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二是用权力制约权力,即通过改革权力结构,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权力运行体系,使各个权力系统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三是用权利制约权力,即通过认真落实人民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进一步加强社会民主监督,让全体党员、人民广泛有序地参与反腐败,形成叠加效应,实现对权力的根本制约;四是用道德制约权力,即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荣辱观,真正形成以经济犯罪为耻、腐败分子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氛围。 
总之,把群众路线贯彻好、落实好,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清正廉洁,从根本上解决“四风”、腐败问题的发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但我们相信,在党正确领导下,有各部门的通力协作,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根本保障。                                     
(作者系焦作市委党校党建部副教授)